• 欢迎来到杨岐山风景区官网,
咨询热线:0799-3611080
当前位置:首页>文章中心>杨岐山景区>杨岐祖庭 | 腊八节

杨岐祖庭 | 腊八节

发布时间:2020-01-02 点击数:12687

    农历腊月初八,是我国传统节日——腊八节,这一天也是本师释迦牟尼成道之日,称为“法宝节”,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。腊八节是中国民间流传久远的一个普通节日。这个节日在中国流传一千多年来,一直受到历代宫廷及普通民众的重视。追溯腊八节的源头,不仅有佛教的因素,而且还有民俗的成分,因此,这个具有不同由来的节日,不仅为佛教界所重视,也成为我国民间一个重要的节日。

杨岐山普通寺每年均在腊八节向信众施粥

 

“腊月八日粥,传自梵王国。七宝美调和,五味香糁入。用以供伊蒲,藉之作功德。”每年的腊月初八,佛教的各个寺院、居士林、佛教团体、乃至信佛的人家,皆有舍粥善举。腊八文化体现佛教的慈悲思想精神与具体实践,通过舍粥,赈济一切贫寒饥民以温饱。同时,使得一些欲求世间福报的人们,得以广种善根福田,成就福禄寿禧财等等果报的福德因缘。对于一些佛法的修持者来说,舍粥一来可以有助于修道功德资粮的积累和增上,二来是体现和修证佛教中“慈悲喜舍”四无量心的一种方式方法和具体实践。
腊八粥的由来
我国古代天子,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,敬献神灵。腊祭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祭祀;二是祷祝。祭祀是祀八谷星神,用干物敬献,表示庆丰收之意。干物称腊,八是八谷星神,故称腊八。在时间上,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。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

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,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确保农业丰收。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,进行祷祝,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,祝与粥同音,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,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,煮熟成粥,敬献农神,以表示庆丰收之意,并进行祷祝。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,这就是腊八的由来含义是用干物煮粥,敬献农神,进行祷祝,祈求保佑,以庆丰收。

佛教腊八粥

 

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(今尼泊尔境内)净饭王的儿子,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,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,舍弃王位,出家修道。初无收获,后经六年苦行,于腊月八日,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。在这六年苦行中,每日仅食一麻一米。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,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。“腊八”就成了“佛祖成道纪念日”。
“腊八”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,举行诵经,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,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,用香谷、果实等煮粥供佛,称“腊八粥”。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,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。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,沿街化缘,将收集来的米、栗、枣、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。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,所以穷人把它叫做“佛粥”
舍粥的目的有三:
一是体现佛教的慈悲思想精神与具体实践,通过舍粥,赈济一切贫寒饥民以温饱;
二是使得一些欲求世间福报的人们,得以广种善根福田,成就福禄寿禧财等等果报的福德因缘;
三是对于一些佛法的修持者来说,舍粥一来可以有助于修道功德资粮的积累和增上,二来是体现和修证佛教中“慈悲喜舍”四无量心的一种方式方法和具体实践。
因此,每年一进冬月、时近腊月,一些善信人家、佛门信众,便开始筹备粥料,供养寺院,以备舍粥之需。到了初七夜晚,各个寺院、居士林、佛教团体、乃至一些信佛的人家,便开始大锅熬粥,历通宵,至初八丑末寅初,天尚未亮,便在门前摆上案桌,公开舍粥。
每年,各地方的腊八舍粥,场面都是非常的温馨、祥和、欢喜、热闹,正所谓“佛音寥寥,豆香缠缠;喜鹊催夜,铜锅当风”,成为了“腊八节”的一道靓丽、独特、壮观的风景线。
饮水思源,知恩报恩,腊八粥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契机,让我们忆念佛陀之功德,借此供养众生,腊八粥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桥梁,让慈悲和智慧,中国文化的仁义力量深入民众。大众普庆的腊八节,才是真正的腊八节